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1539
|
Title: | 探討台灣三個不同世代青少年性行為之變化情形 |
Authors: | 劉貞元 |
Keywords: | 青少年;性行為;出生世代比較法 |
Date: | 2011 |
Issue Date: | 2012-03-19T08:00:29Z (UTC)
|
Abstract: | 研究目的
分別為:(1)瞭解台灣地區三個不同世代青少年於不同年度(1995年、2000年、2007年)背景特徵、環境因素與發生性行為之分布情形;(2)瞭解台灣地區三個不同世代青少年性行為盛行狀況之變化情形;(3)瞭解台灣地區三個不同世代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之影響因子;(4)瞭解台灣地區三個不同世代青少年相同青春期階段不同年度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之影響因子。
材料與方法
本研究採用出生世代比較法(Cohort study method),利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國健局)「青少年保健調查系列問卷」進行次級資料分析。藉由Bandura(1977)所提出之「社會認知理論」,提出三個假設,分別為:(1)台灣地區三個世代青少年之背景特徵會影響性行為之發生;(2)台灣地區三個世代青少年之環境因素會影響性行為之發生;(3)台灣地區三個世代青少年之背景特徵與環境因素會影響性行為之發生。為驗證本研究所提出之假設是否成立,採用「量性研究法」之描述性統計與推論性統計(χ2、logistic regression),以期能達到本研究最終之目標:瞭解台灣地區三個不同世代青少年性行為之變化情況。
研究結果
就「青少年背景特徵及環境因素等單一構面對影響其發生性行為之因子」而言,影響1995年、2000年、2007年青少年性行為發生之因子分別為:年齡、父母婚姻狀況、父親親近情形、是否看過色情電影或錄影帶、是否打過色情電話、是否看過色情歌舞、是否曾看過色情雜誌書籍影片、是否上過色情網站、是否有親密的異性朋友、是否有固定的約會對象、平均多久約會一次、是否曾在網路交友、是否曾和異性朋友單獨約會過。就「單一年度影響青少年發生性行為之因子」而言,本研究所發現之重要影響因子,分別為:年齡、是否看過色情電影或錄影帶、是否打過色情電話、是否看過色情歌舞、是否上過色情網站、是否有親密的異性朋友、平均多久約會一次、是否曾在網路交友、是否曾和異性朋友單獨約會過。「影響單一年度青少年於相同青春期發生性行為之因子」只有交友情形。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發現影響14至17歲青少年性行為之因素最多,此一現象顯示該年齡層之青少年最需要進行「性」衛生教育,以建立其正確之「性」態度與觀念。因此,本研究建議政府、學校及家長應重視學生「性」衛生教育的宣導工作,正視該議題之重要性,藉由公開的方式教導青少年健康的「性」態度與觀念,期能降低並避免青少年不良及偏差「性行為」之發生比率。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Graduate Institute of Health Care] Theses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探討台灣三個不同世代青少年性行為之變化情形 | 0Kb | HTML | 211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M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