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17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876/3793 (76%)
造访人次 : 3859845      在线人数 : 63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MUI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173


    题名: 理念與境遇─以朱熹《四書集註》為討論範圍
    作者: 柯玫妃
    贡献者: 私立和春技術學院兼任教師
    关键词: 朱熹;四書學;《四書集註》;境遇;經與權
    日期: 2007-09
    上传时间: 2011-02-22
    摘要: 哲學首先需要面對的是現實困境中的種種問題,是對現實社會問題的反思。先秦儒家在考察古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之後認定,人的生存首先是整體的生存,社會就是人的整體生存的唯一方式,而人的終極命運與社會的合理結構之間存在著某種必然的聯繫。於是儒家由宗法性的封建社會中尋得了「仁」與「義」。「仁」是親親,是人的社會存在的自然內容;義是尊尊,是人的社會存在的自然形式,是社會秩序化的基礎。仁與義的結合,親親與尊尊的平衡,是社會的本然結構,也是個人生存的本然結構。此兩者成為宋代理學家心目中至高無上的道德普遍原則,具有不可移易的「經」的地位。但是隨著現實際遇的不斷變化,普遍原則必須加以適當的調整才能適應具體的境遇。為求了解做為普世價值的「經」在具體境遇中的實際運用,筆者檢具朱熹(1130-1200)《四書集註》中有關境遇倫理的討論,並參酌歷來有關境遇倫理的批評,推究朱熹詮釋的依據及目的,以及儒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適用性,期以還原朱熹透過詮釋所欲表達的真正內涵。
    显示于类别:[美和學報] 26卷2期(2007/09)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6-理念與境遇-以朱熹四書集註為討論範圍.pdf16-理念與境遇-以朱熹四書集註為討論範圍349KbAdobe PDF1896检视/开启


    在M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