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清領初期,來自廣東省嘉應州的客家先民相繼渡臺入墾屏東平原,當時內埔的開發,係以內埔庄為中心,再向外墾殖老東勢等客家聚落,至日治時期,大路關的客家人等亦陸續移入內埔。今日內埔鄉十四個客家村,共有一百八十六座土地伯公廟,明顯可見此地區伯公信仰之興盛。然因應各聚落發展背景之差異,以及社會型態轉變等因素的影響,歷年來伯公祭祀的組織與活動等已經有所改變,各聚落間的伯公信仰也因此產生了地域性的差異。但是傳統禮敬天地的理念依舊
存在,春祈秋報的伯公祭祀循環進行,再結合慶賀新丁、請老壽食福、渡孤等活動的辦理,構成目前內埔客家聚落伯公信仰的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