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3652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872/3785 (76%)
造訪人次 : 3428403      線上人數 : 54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MU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3652


    題名: 運用存活分析於乳癌病人死亡風險評估模式
    作者: 施驊真;李昭憲
    關鍵詞: 乳癌;死亡風險;存活分析
    日期: 2019-02-23
    上傳時間: 2019-02-25T05:03:21Z (UTC)
    摘要: 根據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女性十大癌症發生率之首為乳癌,以侵襲性乳癌居多,以每年8%成長,國人小於40歲乳癌患者比例是美國的4.5倍;目前乳癌平均死亡年齡約為58歲,較2004年降低4歲,標準化死亡率有逐年增加,且長年位居癌症前4名。本研究目的從癌症登記資料庫進行資料擷取與分析,探討並建構乳癌的死亡風險評估模式。以回顧性長期追蹤研究方式,於2006年至2015年期間針對台灣南部某區域醫院乳癌1873位新發生個案為研究對象,由Log Rank (Mantel-Cox)檢定分析結果顯示確診年齡層、組織病理類型、腫瘤侵犯程度(T)、區域淋巴結轉移狀態(N)、遠端器官轉移(M)、癌症病理期別、區域淋巴結擴清數量、組織病理分化、原發腫瘤大小、動情激素接受體檢測ERA值、黃體激素接受體檢測(PRA)、腫瘤組織分級(BR)、淋巴管或血管侵犯(LVI)等13個自變項是影響乳癌存活的危險因子,經Cox迴歸分析來建構乳癌死亡風險評估模式經模式篩選方式選出確診年齡層、腫瘤侵犯程度(病理T)、遠端器官轉移(M)等3個變項,說明這3個變項具影響乳癌存活的重要危險因子。希望藉此提升我國乳癌整體之醫療照護品質,降低乳癌患者的死亡率。本研究期望為相關研究結果提供適切風險評估模式,強化醫療專業人員對乳癌死亡風險因子之認知及有效預防治之思維。藉由研究成果提升國人對乳癌議題的關懷,引導社會大眾多多利用癌症篩檢,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有效延長乳癌個案存活期及提高個案生活品質。深入探討乳癌病人罹癌危險因子與症狀覺察,可以早期發現異常、早期治療的重要概念,不僅可提高成功治療的機會,亦可降低癌症死亡率,對乳癌病人之危險因子及死亡風險評估,希望對臨床醫護人員在執行癌症預防及癌症存活病人的照護時能有所助益。
    顯示於類別:[健康事業管理系 ]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107產學合作研究計畫結案(阮綜合醫院產學案昭憲驊真) (2).pdf924KbAdobe PDF0檢視/開啟


    在M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