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3724
|
Title: | 旅宿業創新與轉型輔導計畫 |
Authors: | 陳芳華;黎瓊麗;黎鴻彥;陳怡璇 |
Keywords: | 失智症;團體家屋;旅宿業 |
Date: | 2019-08-31 |
Issue Date: | 2019-08-09T07:42:05Z (UTC)
|
Abstract: | 根據衛福部最新全國老人狀況統計數據顯示,台灣於2018(今年)年老年人口比例達到14%,正式進入高齡社會,2026年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而高齡社會不單是人口老化的問題嚴重,根據統計,從每4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已提高到每3秒就有一人確診,失智症與認知能力的退化有密關係。目前台灣失智人口約26萬人,顯示老人問題的重要性,而全台65歲以上的失智症者人口有217,860人,但目前接受失智症專業照護(如團體家屋、失智日照中心、機構失智專區),僅有1,072人,佔了千分之5。又因為國內人口老化、少子化現象,所以家庭照顧功能有日益薄弱的趨勢,當家中長輩的失智症病程發展到中、重度時,因日趨嚴重的認知障礙,需要2-3位家人來輪流照顧,這將造成家庭極大的照顧壓力。
因此,在日本有專門提供給失智症患者住的「Group Home」,在臺灣我們稱之為團體家屋。團體家屋顧名思義就是指,這些失智症患者跟一群人住在一間像家的屋子裡,團體家屋不只是單純的照顧機構,還多了一些「人情味」與「家的感覺」,讓住在這裡的失智症患者能自主地生活,擁有像在自家居住般的自在。
台灣現階段除了人口急速老化的問題以外,因為少子化及普設公立幼稚園,因此也造成很多的私立幼稚園慘遭停業的命運,而因為陸客來台人數遽減所造成的觀光產業衝擊,連帶也影響到旅宿業因為入不敷出而被迫停業或拍賣的窘況,因此萌發想利用閒置的旅宿業或幼稚園等空間與房舍,經過規劃與改造成為適合失智症長者居住的失智症團體家屋,成為本計畫最主要之動機與目的。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Department of Tourism] Research Projects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Description |
Size | Format | |
陳芳華107-2產學結案報告書-旅宿業創新與轉型輔導計畫05.pdf | | 1774Kb | Adobe PDF | 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MUIR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