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876/3793 (76%)
造訪人次 : 3858980      線上人數 : 57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主頁登入上傳說明關於MUIR管理 到手機版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3730


    題名: 開設客家(通識)課程計畫--台灣客家源流與信仰
    作者: 吳煬和
    日期: 2019-09-02
    上傳時間: 2019-09-03T03:51:46Z (UTC)
    摘要: 台灣為多族群社會,建立多元文化認知,減少誤解,促進族群理解,為建構多元社會之必要條件。本課程旨在建立學生對於客家社會與信仰的認知,培養族群理解力。
    客家人在台灣開發過程中一直扮演「隱而不顯」的隱形人角色,一方面是相對於閩南族群,客家族群相對少數;另一方面是在傳統漢文化意識的大架構下,所謂的「客家人」也只是整體漢文化下的支系。因此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前,台灣地區,除極少數文史工作者以「客家」為主題進行撰述外,「客家」從不是學界論述的主題,但這並未淡化客家意識覺醒。
    台灣地區解嚴後,讓原存在民間的客家文化流失危機意識表面化,民間對地方執政者提出具體作為的強烈要求轉執政者的選票壓力。客家人強烈要求,也讓台灣客家族群重新探討自我的族群定位與源流探索。
    明清以來,台灣開發之始即是一部閩粵族群的開台史,但是以「粵」為範圍的行政區域理念在實務上卻與客家族群分在閩、粵、贛三省交界區域的現實不相符,因此目前台灣地區的客家族群的自我認同,正經歷一段重新組合的過程。
    課程,內容首先在簡介族群理論、相關概念界定,以建立學習者清晰的概念,以為後續論證、討論的基礎。以「移民」相關理論,說明客家民係在大陸的幾次大遷徙、客家民系的形成、清代客家人移墾台灣的時代背景等議題;並依台灣開發過程由南部、中部、北部、東部順序,說明客家人在台灣的開發歷史;同時說明客家族群在台灣島內的在遷徙過程,藉以說明客家人口分佈以及歷史發展的動態特徵,理解國家政策、政治力量與族群發展的的正反辯證關係。
    顯示於類別:[護理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吳煬和開設客家(通識)課程計畫-結案報告-1080819.pdf10827KbAdobe PDF2檢視/開啟


    在M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