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RFID快速的發展,以及在各領域蓬勃的應用,相關安全上的議題也逐漸受到重視,依據歐洲「建構RFID通用環境(Building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for the Global Environment, BRIDGE)」計畫所提的「RFID標籤白皮書」中指出,RFID應用有三個重要的安全情境必須考慮。
一、當RFID應用在既有的作業流程時,由於RFID自動化辨識的特性,當人為錯誤產生時,其產生的風險與安全因素,將較傳統方式所產生的危害更大。
二、RFID技術本身可能產生新的風險,有別於傳統條碼辨識,當RFID標籤被用於與資料安全的應用,例如票務,門禁管制和產品認證等領域。由於RFID的非接觸讀取的特性,在有效的反制技術尚未應用或是啟動前,非法的讀取者可能在未被發現前,即已造成傷害或是破壞。
三、RFID是一個大量數據收集和自動處理的測量技術,它可以應用在新開發的領域,展現比以往更有效率的活動與精準的作為,但是,可靠性及安全性問題,仍是在這些新開發的應用領域中,必須優先考量的。
從BRIDGE的安全研究小組觀點來看,必須確保RFID安全技術無虞的前提下,才能支持RFID技術應用在相關領域中。尤其是應用在醫護領域中,對於電磁波及干擾問題更是顯得敏感。此外,RFID的隱私權問題也必須一併討論,越來越多的民眾在享受RFID所帶來的便利時,常常不知道其個人資料,被有心人士或是無意地被流失出去,特別是病人的就醫與病歷資料,更應該要妥為保護。
雖然RFID廠商信誓旦旦說有嚴密的管制機制,但是RFID非接觸讀取是它主要特性,如同現在網路交易業者口口聲聲的說,他們對於個人資料的安全措施多嚴密,但是個人資料流入詐騙集團手中的例子,已經多到上不了新聞版面,如何讓民眾相信廠商不會濫用RFID讀取個人隱私的片面之詞。
本研究針對RFID的通訊特性以及資料傳遞的過程進行探討,就RFID干擾、加密機制與資料保護等議題進行研究,在研究中瞭解到RFID在醫護應用相關情境中,電磁波對人體及醫療設備的影響是最被關注的問題,尤其是UHF或是主動式系統,雖然設備都通過國家規定的功率認證,但是如果人員需要長時間處於這樣的環境下工作,誰也無法擔保不會因為時間的累積而產生問題。因此在醫療領域使用RFID仍應特別注意電磁波環境存在的問題。
RFID科技的運用與隱私權保護間,有如流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人們對於科技越來越依賴,讚嘆手機和網路交易便利的同時,人們也對詐騙行為、非法監聽、電磁波疑慮產生困擾。就如同近十年間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創造了許多生活便利性與多樣性,但是它也將色情、垃圾郵件、電腦病毒滲透到日常生活中,也讓我們的孩子每天暴露在充滿打鬥流血、暴力和色情的環境中而不自知。RFID創新技術已在身份識別、圖書資訊管理、醫療照護系統、畜牧管理等方面發揮了作用,於物流管理方面更是在銷售策略上的利器。RFID技術所帶來的無「線」便利與應用將可能使我們對「便利生活」作出不一樣的定義,但是伴隨RFID科技背後的滾滾利潤,誘惑著廠商在未完成審慎評估之前就大力推廣,但是在醫護領域的應用安全性與隱私問題更應該被重視。在現代社會中,網路科技與無線射頻科技的創新發展下,我們的生活無時無刻被監視與記錄,傳統隱私權中所謂「獨處不受干擾(to be let alone)」的權利越來越受到挑戰,本研究提醒人們在醫護領域應用RFID創新科技的同時,也應該主張個人隱私權的保護理念,以保障個人控制自己資訊應該如何被處理與使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