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二年的研究目的為建構創造力教學歷程表徵,並於教學情境中,藉由此分析表徵探討學生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以及創造力問題解決教學中,師生的互動歷程與學生創造力表現的歷程內涵。本研究參考準實驗研究方法,於南區某一技職院校的通識課程「生活科技」班級,隨機選取實驗組與控制組各兩班,均融入科學爭議性議題創造力問題解決課程活動,探討四班學生於活動中,創造力問題解決表現之歷程與內涵。
在創造力教學表徵的研擬中,本研究關注於師生互動的語言類別,將表徵內涵分為五個等級,分別為:簡單回應、引用證據、提出暫時解決方案、反思質疑解決方案、創造力表現。以此五等級表徵內涵,配合師生對科學爭議性議題的討論進程,進行對創造力問題解決歷程的分析與詮釋。研究結果發現:創造力問題解決的歷程,最初多由科學證據資料蒐集與分享開始,進而提出初步的問題解決方案,並藉由質疑與反思來精緻化,最後若能將初步的問題解決方案修正,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案始能被學生提出。然而反思與修正的歷程,需要同儕相互補充、共同建構,教師的角色則多居於引導與協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