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894/3822 (76%)
造访人次 : 4281382 在线人数 : 9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全部MUIR
通識教育中心
--期刊論文
查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进阶搜寻
主页
‧
登入
‧
上传
‧
说明
‧
关于MUIR
‧
管理
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通識教育中心
>
期刊論文
>
Item 987654321/1333
数据加载中.....
书目数据导出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引文信息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1333
题名:
台灣修憲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作者:
林進生
贡献者:
民生學院
关键词:
台灣
;
修憲
;
兩岸關係
日期:
2010-06
上传时间:
2011-10-12T06:44:15Z (UTC)
摘要:
本文採文獻分析法探討1991 年至2005 年間台灣修憲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本
研究發現,1990 年代的四次修憲雖未正式改變台灣的國號與領土範圍,卻經由
兩岸人民權利的區分與中央政府制度的改變,實質上改變了兩岸關係。最大的變
革就是把中國大陸上的人民視為「特殊的外國人」,而中國大陸則成了「特殊的
外國」,為1999 年李登輝總統宣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論」埋下伏筆。隨著修憲
的展開,台灣逐漸放棄「一個中國」的政策,並因此而引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激
烈反應。此外,修憲之後,台灣總統的法定職權擴大,成為大陸/中國政策的最
高決策者,卻無須對任何機關負責,兩岸政策因此深受總統個人因素影響。另一
方面,修憲後立法院擁有倒閣權,總統卻無權主動解散立法院,行政、立法兩權
間對立的僵局缺乏解套機制。由於台灣社會長期存在著紛歧的國家認同,上述制
度上的缺失遂使台灣在2000 年至2008 年間發生嚴重的政黨鬥爭,也無法制定穩
定的大陸/中國政策。2000 年以後的兩次修憲,則規定變更國家領土與修憲均須
經過立法院提案與公民複決兩階段,此一變革表面上有助於維持台海現狀,實際
上卻使台灣喪失一項嚇阻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武的利器,未來除非台灣屈從中華人
民共和國的意志,否則,兩岸關係恐將更不穩定。
显示于类别:
[通識教育中心] 期刊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浏览次数
991113台灣修憲對兩岸關係之影響.pdf
482Kb
Adobe PDF
6841
检视/开启
在M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