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368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880/3801 (76%)
造访人次 : 3840536      在线人数 : 38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MUI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3688


    题名: 從恆春地區禦番傳說與諺語探究族群關係與歷史
    作者: 王淑慧;蔡明坤
    关键词: 恆春地區;禦番傳說;諺語
    日期: 2018-11
    上传时间: 2019-05-17T06:42:14Z (UTC)
    摘要: 清同治13年(1874),日本政府假藉琉球漂民事件興兵犯臺,攻打琅嶠地區的原住民。當時奉命來臺備戰的大臣沈葆楨,即建議清廷要有效遏止列強對臺灣南部與東部番地的野心,亟需推動開山撫番政策及琅嶠設縣,以強化清廷在番地的實質統治權,光緒元年(1875)恆春縣始正式設置。但是隨之而來的漢民入墾,侵擾到琅嶠十八社原住民的生存領域,導致漢原紛擾愈演愈烈。影響所及,恆春地區漢原對峙的問題,也充分反映在當地的傳說及諺語之中。本文以恆春地區的傳說和諺語為探究主題,逐項對照史冊典籍,經分析整理的結論如下:1、舉凡鄭成功插旗、破壞風水、神明顯靈與人物等傳說,以及「車城人睹(碰)到牡丹番」等俗諺,確實能鮮活顯示漢人開拓恆春地區過程中,漢原彼此仇視敵對的史實。2、恆春開發歷史上,客家人與原住民關係密切,共同對抗閩南人,此現象亦清楚反映於神明戰爭傳說中。故自此方向著手探究,的確有助於明白恆春地區複雜的族群網絡,並了解漢原糾葛的歷史淵源。
    显示于类别:[美和學報] 37卷1期(107/11)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3)從「換軌」檢視半總統制之憲政運作-台灣與法國比較.pdf858KbAdobe PDF5775检视/开启


    在M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