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tem 987654321/380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880/3801 (76%)
造访人次 : 3848664      在线人数 : 4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主页登入上传说明关于MUIR管理 到手机版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3807


    题名: 馴化及野生牛樟芝粗萃物對人類肝正常細胞 (CL48)及肝癌細胞 (Hep G2) 毒殺效果及其核酸序列變異分析
    作者: 廖信昌
    贡献者: 健康暨護理學院
    日期: 2019-12
    上传时间: 2020-02-21T05:35:57Z (UTC)
    摘要: 牛樟芝近年來在台灣已經成為非常熱門及珍貴的藥用菇類,主因為其含有特殊之生理活性成份有三萜類化合物(triterpenoids) 、多醣體(polysaccharides)、腺苷(adenosine)、超氧歧化酵素(superoxide dismutase; SOD)、維生素(如Vit B、菸鹼酸)、麥角固醇(ergosterol)、蛋白質(含免疫蛋白)、核酸(nucleic acid)、凝集素(lectin)等有利於人類保健功效。然而,數年前曾有媒體報導食用椴木牛樟芝子實體產品的老鼠,發現疑似具有傷害腎臟的報告,但被相關政府單位否認,之後即無相關的報告,為了眾人的健康及消費者的權益,釐清此問題是刻不容緩的事。本研究利用MTT assay進行了馴化紅、白牛樟及野生牛樟芝等各菌株之粗萃物對人類肝臟正常細胞(CL48)及肝癌細胞(Hep G2)毒殺效果,及探討牛樟芝各菌株間之外部形態、生物成份及生物活性,及牛樟芝各株間DNA去氧核醣核酸)序列是否有差異分析。根據實驗結果發現馴化紅、白牛樟及野生牛樟芝,不同來源的牛樟芝菌株其外部型態觀察、生長速率、外觀呈現明顯差異。利用MTT assay測定各牛樟芝菌株在一定濃度(125ug/mL)時有些菌株如BCRC37616、37848、皿培白牛樟芝(HMWAC01)及野生紅牛樟芝(HMNTAC)呈現無毒性現象,但發現BCRC35398在250ug/mL及野生紅牛樟芝椴木子實體(NTAC)萃取物在 62.5ug/mL以上有明顯毒性反應。另外,利用ITS4/ITS5 擴增產物的DNA 片段進行牛樟芝菌種(A. Cinnamomea BCRC 35398),野生(阿里山採集)紅牛樟芝(NTRAC01)及白牛樟芝(WAC01) 3 株菌菌絲體DNA定序,實驗結果發現三株牛樟菌種之DNA序列似乎有5個位點是有差異的,而這些DNA序列的變異或鹼基不同或許是造成牛樟芝菌種的外表顏色型態、成份及生物活性的差異。
    显示于类别:[生物科技系]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馴化及野生牛樟芝粗萃物對人類肝正常細胞.pdf1688KbAdobe PDF0检视/开启


    在M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