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2876/3793 (76%)
造訪人次 : 3856314 線上人數 : 49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全部MUIR
通識教育中心
--研究計畫
查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進階搜尋
主頁
‧
登入
‧
上傳
‧
說明
‧
關於MUIR
‧
管理
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通識教育中心
>
研究計畫
>
Item 987654321/1890
資料載入中.....
書目資料匯出
Endnote RIS 格式資料匯出
Bibtex 格式資料匯出
引文資訊
資料載入中.....
資料載入中.....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1890
題名:
鍾壬壽與《六堆客家鄉土誌》
作者:
吳煬和
貢獻者:
美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日期:
2011-11
上傳時間:
2012-10-09T02:33:45Z (UTC)
摘要:
1970 年鍾壬壽編撰《六堆客家鄉土誌》,本書是研究六堆具有承先啟後地位的著作,欲探究「六堆」不可不讀此書。本研究將鍾壬壽的一生劃分為九個章節分別探討:第一章緒論,第二章鍾壬壽的家庭與教育,第三章鍾壬壽初入社會,第四章鍾壬壽與香蕉產業,第五章鍾壬壽與汪精衛政府,第六章鍾壬壽與台灣省工業會,第七章鍾壬壽與《實業世界月刊》,第八章鍾壬壽與《六堆客家鄉土誌》,第九章結論;此外整理鍾壬壽年表、自寫略傳、照片。
綜觀客家研究,《六堆客家鄉土誌》實為眾多客家研究者考究六堆地區的重要文獻,但鮮少提及背後作者鍾壬壽。鍾壬壽在日人統治時代憑藉一己的聰明才智、努力學習,接受師範教育,與吳濁流同窗;暫任教職;考取日本政府的文官考試,任文官;遠赴日本、韓國、中國經營香蕉貿易;因緣際會於汪精衛政府出任要職;台灣光復後,回台任職大同公司;出任台灣省工業會總幹事,在工業界奮鬥數十年;經營工廠;後應徐傍興博士之邀撰寫《六堆客家鄉土誌》,傳承六堆客家文化。綜其一生,經歷之豐、足跡之廣、閱歷之富,眼界之擴均非彼時多數人所可比擬。
本研究採取歸納、比較、分析、訪談等方法進行研究。研究期間獲得鍾秉光老師惠贈鍾壬壽先生編撰之《六堆鄉土誌》手稿、來往書信、六堆史料、日記等資料;加上鍾孝上老師翻譯之鍾壬壽自傳《友善抗日七十年》等,均為未曾公開資料,彌足珍貴。研究先採歸納法,整理出先生年表、生平事蹟。爾後運用比較法與分析法,以鍾壬壽《六堆客家鄉土誌》為主體,配合曾彩金編《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鍾幹郎、松崎仁三郎合著之《嗚呼忠義亭》進行內容分析,釐清不同時空背景下所撰述的六堆客家歷史之異同詳略、著作旨趣與六堆歷史撰述發展過程。有鑑於現今關於鍾壬壽相關文獻存世不多,本研究透過訪談釐清事實真相,輔以相關佐證資料,冀能完整呈現其豐富多采之一生。鍾壬壽出生於屏東萬巒鄉下,務農為業,年幼體弱多病,但未埋沒他的聰慧,加上家人從小對他細心照顧與教育,使其成為日本教育下成功一例。公學校顯現他的讀書天份,私塾教育培養他漢文的涵養與對中國的嚮往,現代教育和傳統教育激盪出豐富的生命。鍾壬壽在傳統教育中習得中國傳統思想,體會中國博大精深的哲學理論,曾因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之名言解決自己的困擾;而日式教育學到現代科學及世界人文思想與潮流,讓他思考台灣、日本及中國大陸之間的三角關係,也使得他體會到身為台灣人的無奈與時代困境。
鍾壬壽成長過程,除傳統與新式教育交互影響,親友也深刻影響他待人處事的態度。祖父對他的期待,由母親轉化為積極的教導,讓他在課業上不至懈怠;父親則推薦多位鄉紳做他的行為模範,包括林德玉、林玉水、謝才郎、李福如等人,都是其父希望他見賢思齊的對象。
鍾壬壽出社會第一份工作擔任公學校教員;後通過文官考試擔任庄助役,在職期間短暫接觸香蕉產業示範工作,後辭退庄助役工作,隨鍾幹郎參加青果組合,遠赴日本、韓國、中國等地方考察市場,又跟林富崙、徐振郎等人籌組產銷公司經營香蕉農場,開啟他近十年的香蕉貿易生涯;1925 年日人籌組「台灣青果株式會社」,經營台日香蕉產銷,謀取暴利,本地香蕉貿易生存空間遭受嚴重擠壓,鍾壬壽決定離開獲利日減的香蕉產業。總言之,台灣的香蕉產業從台灣青果株式會社取代仲買人拍賣市場,再演變為進口商模式,最後成為國民政府主政下的五五制度,不管在哪個時空,蕉農都屈居弱勢,任由政府與財團瓜分利益,淪為時代政策下的犧牲者。台灣光復後,鍾壬壽憑著過去對香蕉產業的熟悉,利用報章媒體與自己創辦的《實業事業月刊》針砭政府香蕉產業政策的缺失,極力主張取消中間盤商剝削,還給蕉農社會正義的生存空間。
經歷香蕉產業洗禮,鍾壬壽跑遍日本、韓國與大陸各大城市,對西進大陸發展的熱衷盼望日趨高漲,尤其日本統治下的台灣人,時時受到台灣總督府壓抑,加上威爾遜的「民族自決論」影響,讓他對中國懷有莫大的希望。後來鍾壬壽為躲避日軍徵召,遂隻身前往中國,經友人介紹先後進入「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及「中華民國南京政府」任職。憑藉著流利的日語,做為中日斡旋的橋樑,加上反應靈敏、機智沉著,重大場合,屢有可圈可點表現,受到長官的重視。鍾壬壽在維新政府及南京政府內歷任宣傳局科員、統計部部長、侍從官、通譯、中國模範青年團副團長、安徽省建設廳長、蕪湖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等職位,雖官位扶搖直上,但未驕縱自大,反秉持為國為民的精神推動政務,正直無私,所以返台後被親友譏笑未在為官時取得大量金錢,他卻不以為意,因他認為收賄或詐欺有損人格。
此外,鍾壬壽對於外界將汪精衛的南京政府冠上「漢奸」之名頗有微詞,他堅信汪精衛政府奉行孫文三民主義思想並繼承其革命因子,汪精衛政府骨子裡盤算的是如何保護佔領區內人民的安全,盤算的是如何挑起美日戰爭來緩和日本侵中的損害,盤算的是如何幫助中華民國的復興大業,故他不在意別人用何種眼光看待,抱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只問是否對得起自我良心。日本投降後,台灣回歸中國,然鍾壬壽籠罩在「漢奸罪」的陰影下,直至丘念台監察委員有感台灣人尷尬的處境與艱困的生存空間,建議中央取消對台籍人士漢奸罪的追訴,鍾壬壽才有勇氣面對未來。回台後經朋友介紹踏入工業領域,起初在林挺生的大同公司任職,旋即受到重用出任「台灣省工業會」總幹事。在工業界,深覺「隔行如隔山」,故除努力學習外,更善用自己往昔的語言能力,在各種場合多方溝通。而在南京政府多次出席重要場合的經驗,養成他擅長交涉與溝通的能力,所以任職台灣省工業會的期間能勝任政府官員和民間業者間的橋樑。他認為最大的成就是成立「緊急救濟銀團」,使許多公司取得生產資金,順利推展業務;他也替省工業會爭取大筆資金興建「工業大樓」;舉辦「工業博覽會」,讓政府及大眾瞭解台灣工業界的實力與成品。前後任職台灣省工業會共計11 年之久,對戰後台灣的工業發展有莫大貢獻。
鍾壬壽離開省工業會後,正值台灣產業轉型,由農業轉型發展工業,趁此時機,他參照日本工業雜誌創辦《實業世界月刊》,內容主要引介日本、西方新式工業觀念,讓大眾瞭解工業社會,並鼓勵大眾著手實行創業,因此內容包含許多勵志品文,介紹國內外大公司的現況與經營過程,還加入時事、農業知識、文學等各類型的文章,希望讀者能藉此得到全方位資訊,並懷有創業的雄心壯志。此外,鍾壬壽更大力推廣「愛得爾」(Idea),認為許多實業家都是由生活小事開啟生產大業,只要留心生活細節,必有可以發揮的空間,假以時日或許能成為謀生的工具。在講求專利的 21 世紀來看,我們只能佩服鍾壬壽的深謀遠慮,因他重視的 Idea 和專利權之概念竟能在幾十年後成為商業戰場上的一把利器。
1970 年鍾氏歸隱萬巒,受徐傍興博士支助,花三年時間編著《六堆客家鄉土誌》。此書實開六堆私人編修客家鄉土志風氣之先;內容係以清代以來六堆客家族群「求生存」的歷史沿革為著作背景。《六堆客家鄉土誌》於 1973 年出版,這是第一部以台灣南部客家族群「六堆」為主體編著的鄉土誌;也是第一部以私人之力編修的客家鄉土史志。《六堆客家鄉土誌》做為第一部紀錄六堆客家歷史文化的鄉土史,在記錄台灣六堆客家族群史上具承先啟後關鍵性地位,其編撰過程自有相對應的歷史源流與族群發展面對的種種挑戰背景。
鍾壬壽對客家有一份無可取代的熱愛,但他並非盲目的族群主義者。如一般人習於認定閩粵不合,他以為多數時間閩粵並無一般認知中的激烈衝突;朱一貴、林爽文在連橫《台灣通史》中被影射為反清復明的義士,但事實如何須另加考證,客家六堆的軍事行動在於保鄉衛國,非關政治依附;客家人雖勤奮儉樸、團結合作,但保守消極的習性亦應改進。他積極主張,六堆既非完整的行政領域,唯靠忠義祠以為精神維繫,因此政府應將忠義祠比照孔廟、忠烈祠撥專款維持;另由六堆士紳籌資組成財團法人,負責供應祭祀、維持廟宇、強化獎助學金制度,鼓勵人才,維護客族善良風俗;設立文化館,保存客家文化。種種主張,均可見其理性客觀又積極保存客家文化的一面。
綜觀鍾壬壽的一生,涉獵範圍有農業、商界、政治界、工業界及出版業,實為時代精英中的精英。每當文學界正在探討台灣日治時期的作品時,總不忘提出吳濁流、鍾理和、賴和等人的文章,用以論述該時代背景下台灣人的處境,鍾壬壽雖非文學作家,但他的親身經歷卻是這些文學作品最佳的內容,亦是在一個大時代激烈更迭過程中,一個六堆人奮鬥努力的動人經歷。
顯示於類別:
[通識教育中心] 研究計畫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瀏覽次數
《鍾壬壽與六堆客家鄉土誌》客委會完稿─吳煬和.pdf
3173Kb
Adobe PDF
2146
檢視/開啟
檢視Licence
在MUIR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