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2894/3824 (76%)
造访人次 : 4649206 在线人数 : 18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全部MUIR
美和學報
--34卷2期(2015/00)
查询小技巧: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进阶搜寻
主页
‧
登入
‧
上传
‧
说明
‧
关于MUIR
‧
管理
Meiho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
美和學報
>
34卷2期(2015/00)
>
Item 987654321/3180
数据加载中.....
书目数据导出
Endnote RIS 格式
Bibtex 格式
引文信息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jsp.display-item.identifier=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ir.meiho.edu.tw/ir/handle/987654321/3180
题名:
六堆客家閹雞技術之探究
作者:
朱遠航
;
鍾鳳嬌
关键词:
閹雞
;
閹割技術
;
祭祀文化
日期:
2015
上传时间:
2016-10-04T13:00:04Z (UTC)
摘要:
「閹雞」是屬於老一輩客家居民的共同回憶,也屬於祭祀文化的一部份。在傳統客家生活中,公雞如果沒有依照雞隻品種飼養到4-8週適齡時,經閹雞師傅進行閹割手術成為閹雞來飼養,那麼在客家敬神祈福、慎終追遠的祭拜儀式上,就沒有足以凸顯宗教意涵及客家人勤儉耐勞精神的象徵,因此,閹雞在客家祭祀供桌上佔有一席重要之位。早期的農村社會,閹割技術是一項古老不外傳的獨門技藝,一般外人是無法窺其堂奧。目前全臺仍在執業閹雞師傅,不到二百人。政府唯恐人才斷層,於民國八、九十年代,曾出資協助養雞團體辦理閹雞技術人才訓練班,培育技術人才,期能保留這項產業技術。本研究旨在透過質性研究的參與式觀察與半結構式訪談,從中掀開閹割技術的神秘面紗,一方面找出許多後進者在執行上需要學習的盲點,同時也找出閹雞工具的進步與創新,探究閹雞後的照護;另一方面找出造成閹雞師傅人才與技術斷層的原因,評估閹雞產業發展的可行性。之後,以一個簡單的實驗,瞭解整個閹割手術過程,及閹雞師傅處理的手法,試圖提出對實施閹割手術後的雞隻照護最具實質幫助的環節。最後,以研究者所觀察之社會現象,對閹雞這行業提供一些建言,期能在將來面臨動保團體及政府法令的限制之下,閹雞師傅不致因此失業,而使臺灣傳統閹雞文化失傳。
显示于类别:
[美和學報] 34卷2期(2015/00)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描述
大小
格式
浏览次数
2.六堆客家閹雞技術之探究_朱遠航.pdf
fulltext
2592Kb
Adobe PDF
1429
检视/开启
检视Licence
在MUIR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